
動植物油在生產加工過程中,如壓榨、精煉、脫膠、蒸餾、洗滌等環節,會產生大量廢水。這類廢水主要來源于原料清洗、油脂分離、設備沖洗以及冷卻水排放等過程,具有有機物濃度高、懸浮物多、油脂含量豐富、可生化性較好等特點。由于不同生產工藝和原料種類的影響,動植物油生產廢水的成分較為復雜,若不加以妥善處理,可能對水體環境造成較大影響。
動植物油生產廢水中主要污染物包括游離油脂、蛋白質、糖類、膠質、懸浮顆粒及部分溶解性有機物,化學需氧量(COD)和生化需氧量(BOD5)普遍較高,一般在1000~4000 mg/L之間,部分高濃度廢水甚至超過6000 mg/L。其中,動植物油類物質不僅本身具有一定的污染負荷,還容易在水體表面形成油膜,阻礙氧氣交換,影響水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。此外,廢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磷脂、皂腳、脂肪酸等副產物,增加了廢水的乳化性和處理難度。
從水質特性來看,動植物油生產廢水通常具備較好的可生化性,BOD5/COD比值多處于0.4~0.6之間,適合采用生物處理技術進行有效降解。但由于排水水量波動大、間歇性強,且部分企業生產中使用添加劑或酸堿試劑,導致廢水pH變化范圍較廣,對處理系統提出了更高的適應性要求。此外,廢水中較高的油脂含量可能對微生物活性產生抑制作用,因此在進入生化處理前,須通過物理化學手段有效去除浮油與乳化油。
針對以上特點,動植物油生產廢水處理工藝通常采用“物理化學預處理+生物處理+深度處理”相結合的綜合工藝流程。先通過格柵與初沉池去除大顆粒雜質,并設置隔油池或氣浮系統有效分離油脂,隨后進入混凝沉淀或氣浮單元,進一步降低COD、SS及殘余油脂含量。核心處理階段普遍采用“厭氧+好氧”聯合工藝,如UASB(上流式厭氧污泥床)或IC(內循環厭氧反應器)配合SBR(序批式活性污泥法)或MBR(膜生物反應器),實現降解有機物并同步去除氮磷。對于執行更嚴格排放標準或有水資源回用需求的企業,還可引入活性炭吸附、臭氧氧化或膜過濾等深度處理技術,以進一步提升出水品質。
在動植物油生產廢水處理中應結合企業的實際排水情況、環保監管要求及廠區運營條件進行系統設計。一個匹配度高、運行穩定的處理系統不僅能保障出水長期穩定達標,還能通過節能優化與資源回收,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環境與經濟效益。
廣州漓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專注于工業廢水治理19年,具有豐富的服務經驗以及眾多工程案例,為企業量身打造專屬污水處理解決方案,助力企業實現綠色發展與可持續運營。如果您也有動植物油生產廢水處理的需求,歡迎咨詢漓源環保工程師。漓源環保工程師聯系電話:辛工:13580340580 張工:136004660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