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冷凍食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主要源于食品速凍、制冷設備循環冷卻水排放及車間清洗環節,其水質具有有機物濃度中等、懸浮物含量高、鹽分波動大及低溫特性顯著等特點。冷凍食品生產廢水中常含有油脂(如冷凍機械潤滑劑)、蛋白質(肉類加工殘留)、微生物代謝產物及消毒劑(如次氯酸鈉),部分工段還可能攜帶冰晶或碎屑,導致水質復雜且可生化性差異較大。下面漓源環保為您介紹幾種冷凍食品生產廢水處理技術。
1. 混凝沉淀與氣浮聯合除污技術
冷凍食品廢水中的懸浮物(SS)含量較高,需通過格柵與沉砂池初步去除大顆粒雜質,再投加聚合氯化鋁(PAC)或聚丙烯酰胺(PAM)進行混凝沉淀,去除膠體狀有機物及細微懸浮物。對于含油脂(如速凍油炸食品生產線排水)或蛋白泡沫的廢水,可采用溶氣氣浮(DAF)技術,通過微氣泡吸附油脂及疏水性物質,實現固液分離。此階段可同步去除部分病原體(如大腸桿菌),降低后續生化系統負荷。
2. 厭氧-好氧生物處理技術
預處理后的冷凍食品生產廢水進入厭氧反應器,利用厭氧微生物降解蛋白質、脂肪等大分子有機物,轉化為沼氣。好氧階段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,通過填料富集好氧菌,進一步去除殘留有機物及氨氮。需注意低溫廢水(如冷凍機房排水)可能抑制微生物活性,可通過預熱或延長污泥齡(15-20天)保障處理效率。
3. 消毒與深度處理技術
冷凍食品廢水中可能攜帶病原微生物(如沙門氏菌、李斯特菌),需通過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鈉消毒確保出水安全性。對于水資源短缺地區,處理后的清水可經超濾(UF)或納濾(NF)進一步去除小分子有機物,回用于設備冷卻或車間清洗環節,回用率可達30%-50%。此外,厭氧產生的沼氣經脫硫后可用于廠區供熱或發電,年減排二氧化碳超千噸,顯著提升碳效益。
綜上,冷凍生產廢水處理需基于“物化預處理降負荷-厭氧能源化-好氧達標-消毒回用”的技術路徑,通過工藝優化與參數調控(如pH、污泥回流比),實現污染物的有效去除、能源回收及成本控制,助力企業達成環保合規與綠色生產目標。
廣州漓源環保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專注于各類工業廢水處理19年,專業技術團隊為企業量身打造污水處理解決方案,從設計施工到調試運營,一站式服務,讓企業輕松實現環保達標。如果您也有冷凍食品生產廢水處理的需求,歡迎咨詢漓源環保工程師。漓源環保工程師聯系電話:辛工:13580340580 張工:13600466042